古入声和普通话平声对照

原创 2023年 9月 1日

先打个广告: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,参与 文史大挑战 趣味题目。使用方法见 这篇文章

公众号:晚花行乐

正文开始:

入声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声调。今天,部分方言中仍旧保留,但是普通话和一些方言中已不复存在,为操这些母语的诗词格律爱好者带来麻烦。本文试着列出古入声和普通话平声的对照表。

背景

入声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声调,属仄声,指一个音节以破音 ptk 作结,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。古诗、对联、韵律的平仄一定要考虑入声。今天,部分南方方言中仍旧保留入声,但是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已不复存在,为操这些母语的诗词格律爱好者带来麻烦。

古汉语原本为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。除了平声以外的另外三声,均为仄声。随着语言的演进,入声字分别转成了平、上、去三个声调中。这个转变使今天的人们难以区分平仄。

区分平仄的困难之处,在于普通话中没有入声。所以从普通话读音判断一个字的平仄,只能有70%的把握。

笼统地说,普通话里的第一、二声相当于平声,第三、四声相当于仄声。但是,第一、二声当中,仍杂有不少入声字。即使今天这些字读作平声,但是在作诗的时候,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。比如

中的“白”就属于这种情况。

受普通话教育的人辨别入声字,似乎最快最可靠的办法,只有死记。尤其是派入平声的入声,如果有一个对照表能列出这些字,能极大的方便,本文试着收集这类

各地方言的“普化”

使用保留入声的方言朗读古诗,往往比普通话更顺口、更押韵。然而今天各地方言都有被普通话入侵的迹象,也就是读音不够纯正,而受普通话的影响。

广大受普通话教育的年轻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,由于普通话的强势侵入,在没有充分掌握母语方言的时候,就先入为主的学习了以北京方言为标准音的普通话。当这些人重新讲母语方言的时候,不可避免的说出受到普通话影响的方言,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,下面从入派平声说明这个现象。

入声字在不同方言里,派入平声的方向和北京话产生分歧,这种分歧会让那些对另一种语言发音掌握不精的人,倒推出另一种语言的错误读音。

例如:足,入声字。北京话派入阳平(第二声,和族同音),郑州话派入阴平(第一声,和租同音)。所以“足球”,让一个操河南话的人念普通话,听起来是“租球”,而受普通话教育的、河南话掌握不好的人,用河南话念,听起来是“族球”。

又例如:百,入声字。北京话派入上声(第三声,和摆同音),郑州话派入阴平(第一声,和掰同音)。所以“一百”,让一个操河南话的人念普通话,听起来是“一掰”,而受普通话教育的、河南话掌握不好的人,用河南话念,听起来是“一摆”。

一般规律

有一些规律可以用来初步的辨别派入平声的入声字,有用来确定的规律和用来排除的规律。

声母 b、d、g、j、zh、z 的【阳平】字

b 为声母:

拔、跋、白、帛、雹、薄、荸、别、蹩、脖、柏、舶、伯、泊、百、勃、渤、博、驳、醭(bú)

d 为声母:

答、沓、达、笪、得、德、狄、荻、迪、笛、敌、涤、嫡、觌、翟、叠、碟、蝶、牒、独、读、牍、渎、黩、毒、夺、度、踱、铎、掇

g 为声母:

格、阁、蛤、骼、革、隔、膈、葛、骨、国、虢、帼

j 为声母:

及、极、吉、急、击、棘、即、脊、疾、嫉、集、籍、夹、荚、裌、颊、孑、洁、诘、劫、杰、竭、节、捷、睫、截、局、菊、掬、鞠、橘、角、脚、决、诀、抉、觉、珏、绝、倔、掘、崛、厥、獗、镢、嚼、爵

zh 为声母:

扎(挣扎)、札、紥、铡、闸、炸、宅、择、翟、着、折、辄、辙、摺、哲、蜇、轴、妯、竹、竺、烛、筑、逐、酌、浊、镯、琢、啄、濯、拙、卓、直、值、殖、质、执、侄、职、指、趾

z 为声母:

杂、凿、则、择、泽、责、贼、足、卒、族、昨

未完待续

如果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寻求合作,欢迎 联系邮箱邮箱已到剪贴板

给个免费的赞吧~

精彩评论

本站 是个人网站,采用 署名协议 CC-BY-NC 授权。
欢迎转载,请保留原文链接 https://www.lfhacks.com/grow/rusheng/ ,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