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同步发表于公众号:晚花行乐。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:

一直未入鸡娃圈,着实孤陋寡闻了。最近偶然听说校外培训机构也开始考试掐尖招生,让我十分震惊和抵触,不得不写篇文章声讨,一吐为快。
以退为进
培训机构自始至终是商业组织,追求利润是其终极目标,招揽客户是其天然选择。如果遇到供不应求的情况,按照资本的本质属性,一定是扩大规模而不是缩小规模。
那么,机构不扩大受众,而是遴选学生、限制规模的原因是什么?根本原因是看清楚了生源品质极大的影响着教学效果,只要能掐到本来就强的学生,既能减少教学投入,又能提高成功率。
其他商品采用饥饿营销策略无可厚非,越是排长队,越能卖的好。无他,市场使然。但是在教培市场上肆意升级逐利手段,而忘记了教育的初心。这种做法只能比饥饿销售、加价销售更加令人唾弃,其心可诛。
在这个零和市场里,只要有人大张旗鼓地攫取收益,就一定有人在默默的被动收割。考上的人被收割金钱,没考上的人被收割机会。
掐尖与造神
在开放的竞争市场下,机构做不到随心所欲地招生。想掐到真正的尖,必须有造神运动相配合,用以往学生成绩以及名校记录做幌子。
宣传过往学生的考试成绩,在商业活动中本属正常,卖西瓜还要先切开半个让顾客看看鲜红的瓜瓤。但是和卖瓜不同,以往学生的成绩并不说明后来的学生也能得到一样的成绩。机构的宣传强行把这两者联系起来,仿佛考进了我这个班就可以沙成金,水变油,半只脚踏入名校,一夜间成为学神。
以往学生的好成绩真的和老师教学水平强相关吗,我认为,有,但不多。最多是个必要条件,决不是充分条件。机构造神就是把这个关系造成了充分条件。
掐尖招生与造神运动,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不造神,就没人愿意来光顾,遑论掐尖;不掐尖,就难出成绩,继而无神可造。机构最佳的运转状态就是进入两种运动的正向良性循环。就像一台运转良好的发动机,不需要人费心费力,就能持续输出。
值得冲吗
机构由于天生的机制所限制,每周只能花少量的时间,与大量的金钱投入相比,为机构提供了令人满意的时薪。
真正需要持之以恒的基本功、慢功夫,短期出不了成绩的,没有哪个机构愿意做。
而那些考进了的幸运儿,沉没成本高筑,往往对特定学科情有独钟,其他科则得过且过。打牌的时候顺子炸弹出的一时爽,小牌留在手里出不去,最后还是一地鸡毛。我认为过早地投入一个方向,是百害而无一利。
客观的说,机构这种做法能被家长捧场,说明迎合了家长的一些心理,下篇文章打算讲讲这种心理。
各位读后有什么想法,请在下方留言吧!如果对本文有疑问或者寻求合作,欢迎 联系邮箱 。邮箱已到剪贴板
精彩评论
本站 是个人网站,采用 署名协议 CC-BY-NC 授权。
欢迎转载,请保留原文链接 https://www.lfhacks.com/grow/agent-enrollment/ ,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