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谈谈我对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看法。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这句话在今天已经耳熟能详,是许多人的追求目标。这两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一个人应该如何深入了解这个世界、形成自己的三观。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?
仅仅伏案读书、皓首穷经,确实可以做到通晓古今。然而停留在纸面的知识,不生动、不感性、不具体,是死知识。仅仅掌握死知识的人,难以触及字面之外的体验,也不能获得对世界更深层次的认识。更为严重的是盲目迷信书本,把“二手知识”奉为绝对正确。古人云: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”,如果缺少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,只不过是文字的俘虏罢了。
另一方面,在基础设施日益发达的今天,行万里路是一件愈发简单的事情了。类似“此生必驾”的诸多口号,短短几个字就能让人心潮澎湃,顿生说走就走的激情。然而到达目的地后,除了一饱眼福,似乎少了些深层次的体会。离开之后,当时当地的感受很快就淡忘了。如果说视觉记忆的短暂可以靠照片弥补,那么内心的持久体验,应该怎么获得?
这也许就是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这句话的意义所在,两句话一静一动、互为表里、相互补充,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。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后,到实地走走看看,方知书本上讲的正确与否;如果加以留心,还能得到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“一手知识”。如果说书本知识帮一个人构建起了内在世界,那么亲身实践就将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联系在一起:外部世界感性地具象化了内部世界,内部世界理性地解释了外部世界,形成了完整的世界观。
各位读后有什么想法,请在下方留言吧!如果对本文有疑问或者寻求合作,欢迎 联系邮箱 。邮箱已到剪贴板
精彩评论
本站 是个人网站,采用 署名协议 CC-BY-NC 授权。
欢迎转载,请保留原文链接 https://www.lfhacks.com/blog/read-and-travel/ ,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