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特纳的记忆抽认卡(闪卡)

原创 2019年 9月 26日
标签: KNOWLEDGE

对于学习这件事,人性里带有两种情绪:一方面为之自豪,用于将自己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;另一方面又避之不及,能逃则逃的例子不胜枚举(想想看,不到万不得已,你愿意认真的读电视机说明书么)。所以有人就开始研究学习本身这件事,并得出了一套关于学习的理论。

记忆曲线

德国人 Hermann Ebbinghaus (艾宾浩斯)提出了记忆曲线理论。这个理论表示,人的记忆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。

短期记忆只能短暂存在,持续时间以秒计。比如:

  • 手机短信验证码
  • 上一把扑克的手牌

长期记忆则能持续若干年,甚至一生,比如:

  • 自己家人的手机号
  • 回家路线
  • 国歌

人脑输入的信息,一开始都作为短期记忆存在。只有经过反复的强化输入,短期记忆才能变为长期记忆。一旦变为长期记忆,就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遗忘。所以记忆的秘诀就是反复的复习。

主观因素的加入

但是记忆曲线理论只表述了一般情况,人的遗忘过程是极为复杂的,每个人对相同知识的遗忘速度是不同的。主观的情感、自身的经历,都会影响对同一份知识的遗忘速度。

另外,人性里对学习的抗拒,使人总希望尽可能少的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,正如你考完试了,还想再多看一眼书么?

所以,需要根据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,进一步将知识分类,对各类知识,采用适合的复习频率,这样才能花费尽可能少的精力,得到最优的效果。

莱特纳系统

Sebastian Leitner 提出的 Leitner的记忆抽认卡就是这样的一种知识筛选系统,将已经掌握的"容易"知识与尚未熟练掌握的"困难"知识区分开来,并且进一步的调整复习频率,是一种广泛被认为行之有效的学习记忆方法。

简单的说,就是将知识做成卡片,然后准备 N(3~5) 个盒子,一端称作"困难"盒子,另一端称为"掌握"盒子。首先将全部卡片放入"困难"盒子中,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将所有卡片都移动到"掌握"盒子里。

然后开始从"困难"盒子中抽认。如果某张卡片回答正确次数较多,那么认为已经接近掌握,将它朝着"掌握"盒子移动;反之,如果某张卡片回答错误次数较多,那么认为尚未进入长期记忆,需要向"困难"盒子移动。

这样的筛选过程,不断筛选出未掌握的知识,然后增加复习的次数,而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需要再次复习。

动态演示

有1,2,3三个盒子,初始状态下,1盒中装入 A,B,C 三个知识点,2盒内装入 D,E,F,3盒内装入G,H,I

然后开始筛选过程:

Session 1

首先从 1盒 拿出全部题目,答错的AC继续留下,答对的B向2盒中移动,

Session 2

再从1盒和2盒中拿出全部题目AC,BDEF,答错的AEF进入1盒,答对的BCD进入2盒。这时A已经答错两次,而B已经答对两次。

Session 3

从全部盒子中拿出题目,所有答对的题目向右边的盒子中移动,而所有答错的题目全部进入1盒

注意上图中的:

A 卡片,三次都答错,继续留在"困难"盒子

B 卡片,三次都答对,最终进入"掌握"盒子

C 卡片,回答不稳定,最终回到"困难"盒子

如果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寻求合作,欢迎 联系邮箱邮箱已到剪贴板

标签: KNOWLEDGE
给个免费的赞吧~

精彩评论

本站 是个人网站,采用 署名协议 CC-BY-NC 授权。
欢迎转载,请保留原文链接 https://www.lfhacks.com/blog/leitner/ ,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。